top of page

上傳下般老和尚簡介

說來說去 模棱兩可 我不明白.jpg
f_4964909_1.jpg

傳般老和尚

傳般老和尚,法名普若,字號傳般,比丘。俗名袁振洋,為香江之子,生於一九五二年夏日炎炎之時。

老和尚出生於電影世家,曾徜徉影壇,與袁小田為侄舅之親,與袁和平為堂籍同宗。幼年十二歲起,涉足電影之林,初擔臨時演員之職,憑藉堅韌毅力,成長為一代武術指導,成為傳奇袁家班之中堅力量。

光陰荏苒,至1984年,老和尚於第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,初展身手擔任導演,執掌傑出影片《波牛》,成績斐然,獲得最佳動作指導提名,光彩奪目

開拍《達摩祖師傳》

跨足影壇多年,歷練豐富,至1994年,老和尚於未出家之際,自資開拍傳世之作《達摩祖師傳》,身兼編劇、導演、監製、出品人、動作設計。

正當拍攝達摩祖師傳之際,老和尚頓入空門,洞悉禪機,遂毅然放下如日中天的電影事業。隨後,老和尚遠赴台灣妙通寺,正式剃度受戒,師承上廣下欽老和尚,修行濟世。​​

WhatsApp-Image-2023-05-12-at-11.44.58-1.jpeg

《達摩祖師傳》電影揭示了禪宗之要義,直指人心,啟迪無數。後有發心佛弟子將此作品上載於網絡,點閱率擁有五百萬之眾,結集三地信眾,於中、港、台佛教圈家喻戶曉,口耳相傳。時至今日,三十載流轉,此片依然是佛教當中的經典教材,流傳不息。

廣欽老和尚開示語錄

​師承廣欽老和尚

昔時上傳下般老和尚,行腳於佛教門下,求道修行、恰逢一日,師從上廣下欽上人處,得聞「毗盧遮那佛」之法門。老和尚言:「毗盧遮那佛」為成佛始祖,即「釋迦牟尼佛」。

佛有三身,分別為:第一身—南無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,法身普照,光耀無邊;

其次是第二身—南無圓滿報身盧舍那佛,報身圓滿,無所不遍;
最後是第三身—南無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,化身應化,普度眾生。

然當時法師已修習阿彌陀佛法門多載,心感難於轉變。老和尚慈悲憫念,為法師開示:「得力者變,無力者順。一佛即一切佛」因此法師隨順因緣,繼續精進修行,不懈求道。

​毗盧法門 恍若開悟

時光荏苒,老和尚臨終將至(彼已預知時至)。乃在臨別之際,向多年敬事之弟子再提「毗盧遮那佛」之法門,並隨意向上傳下般法師表示這法門更適合他的修習。

聞言,法師心有所感,恍若開悟,遂決然地投入此法門的修持。在修行的過程中,法師屢次遇到不可思議的感應,佛法之奧妙漸現於心,信念如磐。

 

如經云:「四生九有,共入毗盧性海」,成佛最終的目的地乃是位於「毗盧遮那佛」的中央國土。遂由此因緣,上傳下般和尚致力於廣宣此法門。和尚遊歴三地,與蒼生同結殊勝因緣,以期成就無上佛道,度脫無邊眾生。

弟子邀請 弘揚佛法

Lotus in Bloom
sd-1.png

1997年

受香港弟子邀請,釋上傳下般法師於一九九七年從台灣回港,並於一九九八年擔任「上天竺寺院」之主持,弘揚佛法,普度眾生。

惜當時因山泥傾瀉,政府以安全為理由將該寺封閉,法師頓時求助無援,被迫離開,無處棲身。幸有發心居士,於屯門覓得一狹窄單位,讓法師得以繼續弘法利生。

one1-1.jpg

佛教導航精舍

於二零零零年,法師以「佛教導航精舍」正名,註冊成為非牟利機構。翌年,再遷往海防道一單位。

我佛慈悲,在法師的悉心帶領及無私奉獻下,弟子及善信的人數不斷增加,上址遂不敷應用,再於二零零五年遷往尖沙咀柯士甸道百安大廈,除了繼續廣傳佛法,更積極推動公益服務及慈善活動。

再建般若禪寺

到精舍求法的信眾人數與日俱增,各類弘法活動亦相應增加。故法師希望籌建一所永久的落地寺院,以安頓僧團。因緣際遇之下,於二零零九年初,傳般法師終在東涌覓得一理想的寺院地,興建「般若禪寺」。

最後和尚承接了位於東涌石門甲擁有逾半世紀歷史的落地寺院「法林分院」,並肩負了修葺工程。僧眾、弟子及信眾眾志成城,在不足兩年期間已把禪寺妥善修葺,為更多的善信提供了一所禪修學佛、洗滌心靈的好去處,將「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」的宗旨發揚光大。

與我們攜手改變世界

​佛教導航精舍

香港尖沙咀柯士甸道105號百安大廈A座10/F​​​

般若禪寺

大嶼山石門甲道100號

Tel: +852 2367 8976

  • Youtube
  • Instagram

+852 2367 8976

​佛教導航精舍

香港尖沙咀柯士甸道105號百安大廈A座10/F​​​

 

般若禪寺

大嶼山石門甲道100號

立即取得老和尚的珍貴法語

bottom of page